- 影响因素
从酶活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酶活性实验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时间。
学过酶工程的小伙伴应该很清楚,酶活性实验的本质还是酶促反应嘛,所有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都同样影响酶活性实验。
1、温度: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所以,我们在做酶活性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反应温度,保证同一批样品都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可以选择水浴或金属浴保温。温度最好选择在最适温度,如果无法判断最适温度,那就遵循哺乳动物样本37℃,其他样本25℃的原则。当然,对于一些反应时间很短的酶活实验,很难严格控温,可以在室温下反应(室温在20-40℃),保证一批样品测定过程中室温稳定一致。
2、pH: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酶的最适pH。
酶活检测实验中通常会选择在最适pH下进行,pH由缓冲液或底物提供,如pH6.8的PBS缓冲液、pH7.4的生理盐水、pH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等。一般参考指导书或试剂盒说明书即可。如果无法确定最适pH,那就用7.0-7.4吧,适合大部分酶。
3、时间: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反应阶段的划分上。酶促反应过程中,时间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进程,主要分为延滞期、线性期和非线性期三个阶段。在延滞期,酶与底物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速率较慢。在线性期,酶促反应速度达到并保持恒定速率进行反应。此时,反应速率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酶活性与反应速率成正比,是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一般为1到5分钟(可能更长)。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消耗越来越明显,反应速率逐渐下降,进入非线性期。
线性期是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时期。如叶片的POD酶活性检测,通常选择30s-2min30s作为最佳测定时间。不同酶的线性期也不同,一般参考指导书或试剂盒说明书。
4、酶液浓度和酶液用量:在底物浓度足够大,足以使酶饱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酶活检测实验中,如果遇到OD值变化很小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酶液用量(体积)或增大酶液浓度(重新提取酶液,减少提取液用量)。
在酶活检测实验中,除了上述4个影响因素外,还有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等也能影响酶促反应。这些在指导书或试剂盒中已经准备好了,不做过多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批样品一定要保证所用试剂的pH、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等一致,如果一批样品检测要用多个同货号的试剂盒,要将相同组分提前混匀,以消除试剂盒配置的批次误差。如果是自配试剂也一样操作。